Wednesday, August 19, 2009

给拾荒老太留点儿钱吧

穿墙屁



台湾这几天发生了很大的自然灾害,各大媒体都报道了四川拾荒老太捐钱的动人事情 (四川拾荒老太向台湾灾区捐出自己5天的收入(图), 中华网 - ‎2009年8月16日)‎。屁爷看到这条新闻,觉得面熟,就google了一下去年512大地震后的新闻,足有10页,下面随便列出一些:

武汉黄陂八旬拾荒老太含泪为灾区捐款
中国新闻网-湖北分社 - 2008年5月26日


上虞一拾荒老人捐款千元
新华网浙江频道 - 2008年5月20日

河北邱县一八旬拾荒夫妇向地震灾区捐款500元
中新网 - 2008年5月27日

拾荒夫妻为地震捐1000元
21CN - 2008年5月27日

拾荒阿婆送腊肉慰问医疗队
新浪网 - 2008年6月19日

北青网 - 2008年5月26日
来自黑龙江拾荒家庭的张国达把自己最心爱的文具送了出去,要知道,一份文具对于他而 言意味着太多太多。。。。。



两次自然灾害,一个在中国内地,一个在宝岛台湾,间隔也过了一年。这么多的感人新闻条目,却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只要来了自然灾难,拾荒老太就攥着钞票、提着腊肉,飞速地窜到救死扶伤的第一线,比博尔特都猛!屁爷今天在这里不是要怀疑“拾荒老太捐钱”的真实性。也不是要嘲笑小报记者赚稿费和眼泪的低劣手法,而是要探讨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更深刻的东西。

首先,屁爷认为,我们必须要明确的反对这种舆论宣传,因为它宣扬的是一种扭曲的社会价值观:杀穷济穷,割穷人的肉,却去下豪门的酒。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去年512大地震到现在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上可以看到:拾荒老太捐献的辛苦钱,并没有给到最需要帮助的灾民手中,而是被当地政府当做税收的一部分上交到国库,由政府统一支配。(参见近期新闻:清华大学调研:八成四川地震捐款流入政府财政 - [ Translate this page ])随着这几年的经济建设大发展,中国政府并不缺钱,拥有愈2万亿美元的外汇存底。政府在如何有效使用这笔财富上,花了很多脑筋:如成立了主权基金,入股黑石集团, 买断瑞典石化...但不可思议的是,在这种“给灾区捐钱光荣”的美丽舆论导向下,拾荒老太的吃饭穿衣保命钱,最后竟魔术般的转换成金融大亨在世界上呼风唤雨的工具。从本质上说,“鼓励拾荒老太捐款”就是暴君苛政搜刮民脂民膏的现代化翻版,是同党中央“建设和谐社会”的政策完全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

我们进一步来看,在现实生活中,拾荒老太是个失败者:一个生活了多半辈子的人,不仅不能安度晚年,还要去捡垃圾!是她的孩子不孝顺?还是他的孩子也是现实社会物质生活的失败者,从而对照顾老人无能为力?无论哪一条,都反映了拾荒老太对自己孩子文化教育的失败。那么,一个物质生活的失败者,一个文化生活的失败者,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现在捡垃圾省出点儿钱来,不去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不去惦记自己周围亲人的生活,却关心远在天涯海角的台湾人?这种连自己都不爱的爱心,真是太匪夷所思了!请问,这位充吾爱于无疆的拾荒老太和烹子献羹的易牙、自宫媚君的竖貂,有什么区别?心灵极度扭曲、无丝毫人间感情,这是社会主义新公民的主流么?在新的世纪,全国各族人民都在努力地建设我们的国家,各尽所能、劳有所得,去努力工作,去享受生活。在这片伟大的乐土上,每天都有着移换山河的动人故事。新闻记者不去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流,却在一个毫无人性、近乎神经病的拾荒老太身上花大力气,你们究竟是要干什么?

我们必须要认清这个事情的本质:“拾荒老太捐钱”新闻的泛滥,是“左”的遗毒在作崇,是文化大革命“越穷越光荣”理论的延续。我们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公平、和谐的幸福社会。让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能有效的发挥出光和热。老有所养,幼有所护。我们要让穷人变得富裕,我们要让富人充满爱心。先进帮后进,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而现在的中文网络上,却充斥了穷人高尚、富人刻薄可恶的声音。就象“拾荒老太捐钱”这种新闻,让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穷人、一个失败者,来承担中华民族道德教育的巨大任务。让这些穷人、失败者来作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主力军; 而把那些靠自己辛勤劳动先富裕的群众,把那些靠自己聪明才智挤进管理层的干部,推到物质文化发展进步的对立面。50年前的那场文化浩劫已经证明,未来也必将证明:承接延续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是处在社会文化经济上层的人物,领导社会进步的必定是时代的精英分子,而绝对不可能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为日常生活奔波的碌碌众生。社会文明必须是一个顶尖底方的金字塔,如果倒过来,必将引起社会动乱和民族灾难。“越穷越光荣”、“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这种论调,耽误了中国发展20年!现在这种鼓励提倡“拾荒老太捐款”的新闻再次喧嚣尘上,难道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受“左”的毒害还不够,要重新回到那种无法无天的荒唐岁月?

同时,屁爷也必须指出,“拾荒老太捐钱”新闻的泛滥,本质上也是和海外某些反华媒体对“疆独”、“藏独”、“极端宗教势力”的宣传支持一脉相承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发展,这些反华势力不敢直接挑衅中国人民,就背后下黑手,发阴劲儿。抓住一些社会发展非主流的事情,这里点个火、那里浇点油。唯恐中国不乱。新闻媒体上充斥的“拾荒老太捐钱”这种宣传就很典型!表面上看,提倡社会道德的旗号没有错,但却有不可告人的邪恶目的:宣扬穷人都是高尚的,人穷志不短;富人都是可耻的,富人的钱都是靠贪污违法得来的。这种不问青红皂白的煽情宣传,不仅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却必将引起富人和穷人之间、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尖锐对立,撕裂中国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进而影响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不正是某些国际上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所希望看到的么?从去年cnn对西藏暴乱的歪曲报道,到“拾荒老太捐钱”的重复喧闹,反华黑势力一招未成,又下黑手!内外勾结,一唱一和,环环相套,用心何其毒也?!  


所以,我们要求

1) 新闻媒体立即停止这种“拾荒老太捐钱”的宣传。把钱留给老太, 让她吃几斤肉,逛逛超市,体验一下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2) 多宣传富裕光荣,多宣传富人对社会的贡献。在舆论上鼓励富人为灾区捐献,在政策上鼓励富人在灾区开设工矿企业,把“被动捐献”变为“主动地创造财富”。实现富人帮穷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 彻查那些“吹捧拾荒老太捐钱”媒体的幕后黑手,查出一个,处理一个,绝对不能手软!只有消灭了“左”的蛀虫、“右”的汉奸,人民共和国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再过一个多月,我们就要满怀喜悦地去迎接共和国的60华诞。现在动手,做一次彻底的精神文明大扫除,正是时候!同志们,让我们拿起笤帚来! 


人民万岁!
祖国万岁!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万岁!



Monday, August 17, 2009

与网管谈心

穿墙屁


首先声明一下,我没有想捣乱。如果网管要删除此贴,我毫无怨言。但却真诚地希望您在读完整篇文字后再来,好不好?

我这篇文字是关于网站发展和论坛管理的。对此毫无兴趣的网友的网友也可以到此打住。

一个网站往何处去?
我觉得网管您应该比我更关心。因为这关系到您每周带回家的支票,关系到您的吃饭穿衣。但如何把网站办得成功, 却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你我都知道: 在这个世界上要做点儿事情,总是很难的。当年何频办多维新闻网的时候, 起步就很艰辛,为了拉拢写手,吸引网友, 据说付给超级写手芦笛每月4篇文章1000 美元。许多人当时觉得不可思议。但后来实践证实了何频的远见卓识---他就是要建立一个品牌。如果能建立一个覆盖整个中文媒体的平台, 这点早期投资算什么?现在多维 新闻网已经从无到有, 成为海外媒体的中坚。去年,他们利用自己品牌和网络新闻敏感性优势, 把自己的触角延伸到传统媒体业,在整个美洲都有报纸发行。在管子工、餐馆要招人的分类广告中,第一桶金有了,第2桶金也滚滚而来。从而为进一步壮大提供了强大的财政支持。走一步、看两步,这就叫战略眼光。但您回首一下, 文学城这么多年做了什么? 除了增加几个坛子,有了群组。还有什么?可以说,文学城就是坐在起步早的优势上吃老本,没有任何进步! 搞商业不一定要有敏锐性, 更重要的是如何避免固步自封。google,facebook这些后起之秀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是行业首创,而是因为他们能够总结经验、冲刺向前。文学城大多数论坛现在还被大陆所封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听说现在文学城对政治敏感铁采取赶尽杀绝的做法,只要不在规定的几个摊子谈论政治,即删除。但屁爷以为,这却是买椟还珠的做法。首先,即使国内解除封锁,对文学城有什么经济上的好处?大陆著名网站的人民币广告费比文学城的美元广告费低得多。请问那个在美国的广告商,愿意付给文学城美元,去挣大陆网友的人民币?人家广告商都傻啊?另外,即使解封,大陆网友为什么又要来文学城?当年马悲鸣联合芦笛,两大网络高手联合,想办个坛子对大陆广播。结果根本就找不到听众!因为海外网友与国内网友关心的问题根本不一样,海外人关心绿卡,世界关系; 国内人爱好明星,热衷曝光贪官。两者的共同语言很少,怎么交流?

当然,您可以说“自己是网站的打工仔,不管这些事情”。那我就说一说和您工作有关的。“每个员工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对企业最好的支持。”老ford的这句话,我是非常赞同的。但首先希望您不要说“文学城是私人财产,我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谁也管不到。不喜欢,你可以走人。” 这样就失去了我们对话的基础,也不是任何一个成功的买卖人应该怀有的情绪:只要开门做买卖,都知道顾客盈门、财源通三江才好,是不是?

一个网友来论坛玩,最重要的是要公平的对待他们,让他们有个平等的发言机会。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觉得很直接明了:网管要按照制定好的游戏规则来管理。不能因人而费言,也不能因言而封人。

以前,我对您的管理方法有些成见。 提问题时,可能太尖锐,让您心里很不舒服,这是屁爷工作没做好。这里先给您道歉。但屁爷心里一直是支持你们的,也理解你们的难处。当年冯友兰先生在哲学史课上评论法家时就说,

法家认为只要按照制定好的法规办事,不需要什么文华武英的君王,一个白痴就可以把国家治理好。这个立论最大的漏洞就出在按照规则办事的那个普通君王,能不能按照规则来办?如果这个君王能100%按照制订好的规则办, 那他本身就不仅仅是文华武英, 而是一个比所有古圣先贤还伟大的圣人。”

作为文学城的网管,你们自然不是圣人,而是一些普通人。做些违反规则的事情, 也是人之常情, 可以理解。但我们总要朝着“按照规则办事”的方向努力, 对不对?美国之所以伟大,中国之所以越来越强大,就是因为他们都沿着法制的轨道前进。既然现在每个坛子都有了规则, 那我们就按照那些规则来办事,尊重网友、尊重自己,一步一步把文学城论坛建设得更友善、更和谐。好不好?

最后,为了增加你我的了解,再谈几句自己:我在现实中有很幸福的生活,夫妻恩爱、儿女双全。不仅仍然有个白领的轻闲工作,还在被您关禁闭的这1年多里,自己也开了个小买卖。雇人不多, 一个白人,俩黄人。虽然我没念过mba, 但感觉自己管理得还不错,他们三个人都能和屁爷齐心协力把事情办好。我自己总结出几个重要经验,希望与您共勉:


1) 对人,诚恳要出于自己的真心。注意一言一行,不耍老板派头。譬如,我是坚决不会对他们说“不要再争论了,这事情就这么定了”、“你是不是不想干了?”这样的话的。毕竟现代文化生活不是战场,这种显示自己魄力、决断力的语言形式,不仅没有必要,还会造成手下人和你离心离德。 

2) 对问题,要尽量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不要否认他人的贡献,不要掩盖自己的失误。加班,要表扬;周末来,也要奖励。公司虽然不是什么大买卖,逢年过节也要意思意思。如果雇员几天因家务确实来不了,即使按照合同要扣工资,但能不扣就不扣,要多体谅别人的难处。

3) 既然自己是老板,就尽量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不阳奉阴违,背后挑拨员工间关系。按照雇用协定办事,答应员工的事情,要尽力去办。多鼓励、少苛责。记得当年林庚先生就说,“大人所以大,就是因为心胸大”。一个大人物,不是因为他平时没事儿找事儿,“对下层人员粗暴显示自己决断力”而成为大人物的。大人所以大,是因为他的心中可以同时容纳更多人的心,宽容而博大。

屁爷在网上玩,也只是想放松休息,说一说自己想说的,不会也不想对任何人构成任何危害。我坚持不换马甲,一是认为网上已经蒙面,不需要再次包装;二是认为每一个人都有高兴、痛苦、愤怒、缠绵的时候。展现一个完整的网络心灵,不比高、大、全更好么?屁爷上网,从来就没有想利用网络认识什么人,为现实中的自己谋取什么利益。所以我不需要伟大和万岁。记得10多年前江泽民在台上的时候,翁杰明编过一本《与总书记谈心》。也因此平步青云,从一个学人变成了炙手可热的重庆市政法委书记。 屁爷今天给您写这么多,想要和你谈谈,却没有这样的私心和野心。只是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我说得对不对。 对您有没有什么帮助。好不好?

Tuesday, August 11, 2009

新《红楼梦研究》

穿墙屁


现在是太平盛世,爱看书消遣的人越来越多,官方的舆论也有意向这方面引导, 百家讲坛、万家灯火的专家不知请了多少 , 大概都请得差不多了, 最近居然把刘心武也弄出来讲史湘云了。刘先生的小说京味十足, 还是不错的, 如果有人想通过看小说了解北京城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 屁爷认为两本小说是必须要看的, 一本是李敖的《北京法源寺》, 另一本就是刘的《钟鼓楼》。 虽然小说写得好, 但刘先生的《红楼梦》演讲却真是不敢恭维。不仅语气、神态一团糟(当然比万家灯火里面的那位娘娘教授好一些),而且没什么内容,一个“才貌仙郎”词儿,45分钟的讲座用了不下30次, 就和海外华人用“SO”,“you know”一样。

既然赶上圣明的君王坐殿堂,不兴文字狱。大家都出来谈红楼,屁爷也凑凑热闹,下面就唠叨几句自己的看法:


1)

《红楼梦》被称作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自然是当之无愧的。 前些年钱钟书的《围城》很流行,其原因是里充满了睿智的闪光, 但这些闪光都是写给读书人看的,可以引起知识分子的嗟叹,劳苦大众却对其中的幽默无动于衷; 而且不知大家觉察得到没有,《围城》里面的那些警句妙言,其实都是很有些生硬的,让人觉得不是方鸿渐所说,而是从钱钟书的嘴里说出的。是妙句成就了人物,而不是人物说出了警句。 但《红楼梦》里面的任何一个字, 却都是“字字看来都是血”的。476 个人物,个个有贴身的故事,人人都可呼之欲出。他们就在你我的周围,似乎刚才还见到呢。 这就是大匠运斤的文字功力。套用一下王国维关于诗词评论的说法,屁爷要说钱钟书的书是“隔” 《红楼梦》是“不隔”。“隔”与“不隔”,一字增减, 高下立判:《围城》只是一部好小说, 但《红楼梦》却是今古第一。怕大家不懂,屁爷这里就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沈丛文的《边城》,故事很简单, 情节也距离绝大多数的读者很遥远。但身在文中,总有那么一种遥遥的、渺渺的力量在揪住你的思绪, 即使读完放回书柜,那种渺渺的东西却又沉淀在心头,散发出持久的余香。与此相对,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电影《青春祭》), 被誉为是知青文学巅峰之作,里面的对滇南的景物描写也非常的美丽,小说使用第一人称写, 更让人感到真实。 但读者看后,却总是感到那个滇南纯朴村庄和自己无关, 小说中的“我”也只是一个过客, 根本没有融入到那情那物中。多年前在一次会议上, 我和师姐谈到这个对比, 她呵呵一笑: 我怎能和沈先生比啊。你也太高看看我了。不过... 你说得倒挺有道理的...

所以说, 隔与不隔, 并不是关于小说里面人物的人称, 而是文学作品整体水平的一个最高的评价标准。


2)

《红楼梦》只有80 回流传下来,后来补续40回,有人去寻找那失落的30回。更有人去考证那30回到底有没有。但屁爷觉得,肯定是曹雪芹在《红楼梦》整部著作完成之后, 刻板印刷之前,故意把最后30回扔掉了。“不言则齐,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曰无言”。以曹雪芹这样的浩荡情怀、擎天智慧,怎么会看不到这一点呢?

在《红楼梦》中,所有的繁华和美丽,曹都已经描述过了,灿烂又多姿。所有人物的结局,无论如何,却都只能有单调的一个,那就是死!这都在“乐中悲”说过了。读者能不能领悟到, 那就只能看他们自己的了。曹雪芹希望用这种隐讳的,“一切都在不言中”的笔法, 为自己在三维的空间中,在另一个时间为自己找到一个知音。“失落的”30回,也因此成了多余...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没有结束。那是绕心头千年的丝呵,结束之点,就是人类的终时。男女要tie the knot的原因,就是要消除断点,让感情循环无尽。。。


3)

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被誉为新红学的开山之作, 但现在读起来, 言词如同网文,似乎太意气了些。里面如骂高鹗“狗尾续貂”、“可笑至极” 、“荒谬“等字眼比比皆是。这当然主要是由于当时俞平伯写着部书时只20出头, 年轻人火力足么! 但如果把俞平伯的这部书和李希凡,蓝翎的《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对着看, 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写文章时的李,蓝二人,也都是20出头,但你看《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写的却老道的多, 通篇没有一句人身攻击的话,评论高屋建瓯“要正确地评价《红楼梦》的现实意义,不能单纯地从书中所表现出的作者世界观的落后因素以及他对某些问题的态度来作片面的论断,而应该从作者所表现的艺术形象的整体及其反映现实的真实性的程度来探讨这一问题”。内容充实,语句极其平稳。围绕着“俞的研究是自然主义,唯心主义,形式主义”这个关键点。在阶级斗争的高度把俞平伯批得体无完肤。 社会主义出人才阿。 据说李,蓝两人的文章都是经过胡乔木改过的, 大概不假!很难想象俩小年轻能如此老辣。

谈到现实社会的阶级斗争,大多都是双方内心深处的思想搏击和冲撞,和个人意气无关。可以发生在亲情之间,也可以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发展到极致,是会人性泯灭,生灵涂炭的, 文革浩劫就是明证。但无论如何,我们却决不能用这些坏处,去否认阶级斗争当事人的良心和真诚。这种现实社会的阶级斗争和网络上的阶级斗争正相反:网络上的阶级斗争,都是幌子,都是个人意气、个人好恶的升级,是用来打杀其他网友的工具。是最卑鄙和无耻的谎言。譬如,昨天屁爷想了解一下论坛的情况,问某身材高挑的毛氏斑竹(广告:参见屁爷《砸烂文化走廊这个孔家店》一文),“为什么那么多以前的老网友都不来本坛子?” 她说“因为他们对共产党不支持,天天和支持共产党的我们辩论,于是很烦,就把他们撵跑了”。好冠冕堂皇哟,但稍微一个有小学水准的网友都知道这是彻头彻尾的佳话,套话。堂皇话语下掩盖的是血淋淋的网上个人斗争。有睚眦必报的森森牙齿,有吃肉喝汤的腥红嘴唇。但爱国爱党的阶级斗争广告打出后,出现在舞台上的红唇白牙,却都是绚烂的美丽!为了寻找良知才来到网络的屁爷哟,于是很愤怒!今天更是有一个莫名其妙的人莫名其妙的出来,以维护莫名其妙的“和谐走廊气氛”为由,要莫名其妙的赶屁爷走。把自己讨厌的人都杀光了,自然就和谐了。真想不到21世纪的网络上,还有这么弱智的筷子手,变态杀人魔!乌云闭,你想干什么?乌云想闭日,螳臂想挡车,都是痴心妄想,不自量力么!切!

话题回到《红楼梦》,俞平伯靠《红楼梦研究》这本书吃了一辈子, 也真是算运气拉,他那样的文章现在放在网上, 点击肯定不过千,去出版?也没戏! 说到对《红楼梦》研究的贡献, 俞平伯前有胡适,后又顾颉刚。怎么就把俞平伯抬得这么高?这恐怕是沾他爷爷的光吧?俞平伯的爷爷是谁?俞樾,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朴学大师,章太炎的师傅。而章太炎却是中华民国历史上孙中山之后第二个享受国葬的人。黄侃,鲁迅,周作人,钱玄同,许寿裳,马欲藻,沈兼施等这些近代大牛,都是章的学生。在这么多师兄吹捧支撑下,小俞能不火么?前人植树,后人乘凉。好多都是个许久以后才显现的 。另一个著名例子,甘茂为秦武王发明了性交循环机,孙子甘罗才能在12岁拜相留名青史(广告:参见屁爷性交大全论文)。


4)

前面说了,钱钟书的《围城》是写给知识分子看的,如同“小姐身子丫鬟命”是某些自怜女性的表白,知识分子推崇《围城》是因为那是对他们内心思想的写实。但《红楼梦》却是写给整个社会看的,从社会底层到官僚上层,都能从中找到其对应的影子。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读同一本《红楼梦》,得到的却是不同的结论。

就拿屁爷来说, 我第一次拿起《红楼梦》时才10岁。当时刚学写作文,老师建议多读文学作品, 我就把家里的《红楼梦》搬出来了,被老屁爷瞅到,得知原因。 就告诉我:要写出好的作文,就得前后照应,《红楼梦》这部书, 好就好在照应上,看我懵懂, 就翻开第一页: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然后翻到最后一页,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 休笑世人痴!


“看见了吧,这么厚的一本书, 这么多字,开头和结尾一样,这就叫照应!”

写好文字要前后照应,这算是屁爷从《红楼梦》学到的第一课。

美国有个叫Stephen King的人,很有名。专写那种恐怖惊险小说,很畅销,据说销售了快4亿本。但屁爷就看了两部,就不想再看了。他的小说都是开头很惊险,很吸引人。但最后却从不给一个why:为什么小说开始会发生这么离奇的事情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作者从来不解释。没有前后呼应,这就很没意思了。也许是中西文化差异,屁爷不合拍吧。但前几年至今流行的《鬼吹灯》,《盗墓笔记》就前后呼应的不错。对每一个离奇现象,都能给一个更离奇的解释,然后再引发出另一个玄妙的现象。。。读者的兴趣也如性交快感,螺旋攀升。好!棒!屁爷认为这是度假时,不可多得的好消遣书啊...


直到18岁,我才第一次读完《红楼梦》。结果弄清楚一个问题, 搞迷糊了一个问题:

弄清楚的是,高二课本上“《红楼梦》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鞭挞了黑暗的封建社会,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的说法, 纯粹是胡扯淡!林黛玉嫁不成贾宝玉, 是因为她得了痨病,自己咳死的。难道王夫人要为自己找个壮实的儿媳妇都不允许,就成了封建黑社会的总头子?如果这样,那么现在所有玩明星美女的富豪老头都要下地牢了。 如果说封建礼教吃人, 那么只能说封建社会的婚姻法不合理:没有允许一夫两妻, 没有允许男女12岁结婚。但新社会也是强调一夫一妻,提倡25岁晚婚的么!屁爷是到现在也没搞清楚,是谁在中小学教师备课书上给出一个这样的总结!《红楼梦》的这部小说反着看,倒着看,无论怎么看也搞不出这样一个中心思想啊?脑袋是不是进水了?!

屁爷搞迷糊的一个问题是, 柳湘莲,秦钟,蒋玉函这些人到底是男是女?怎么一会儿薛潘要霸占柳湘莲,一会儿柳湘莲又成了尤三姐的梦中情人?青苹果时代的屁爷清纯啊, 实在不知道有谷道通幽一说。

大学毕业那年, 屁爷第2次看《红楼梦》,当是初出茅庐,觉得天下没有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崇拜秦始皇, 崇拜林彪,也很佩服凤姐好强的品性,惩治那个未按时赶到的宁国府仆人,打得好!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办大事?也羡慕大观园的奢华和贾宝玉周围冲刺的美女。“醒掌杀人权,醉卧美人膝”。这样才算活着!轰轰烈烈干一场,不愧人生走一回。

现在,高高低低,风风雨雨经历了些。也明白了道理。 再次打开《红楼梦》,终于明白了柳湘莲那句话的重量!“贾府除了门口那两口狮子,恐怕连那些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宁国府的仆人没有规矩,该打! 但凤姐自己就有规矩了么?自己贪污无数,更为了和尤二姐争风吃醋,把整个家族利益抛在一边,差点儿搞得整个荣国府翻船!比老佛爷,戴外长都不如!至少戴先生知道“第一要维护共产党的领导,第二才是维护主权完整”,可以输外侮,可以卖祖宗,但再怎么搞,也不能丢掉自己吃饭的家伙啊!比起凤姐这种鼠目寸光的“砸饭碗”错误,下人的那点过错又算什么?

工作中的尔虞我诈, 更让我感觉到荣国府的一言一行, 一人一物就在眼前。一个鼻屎大的公司,CEO都换了好几个。人在台上时,每个vp高层,dr中层都说现在CEO文武全才,懂商能研发,公司在其带领下必能超微软,灭苹果。人一旦下台走人, breakroom 里面立刻都是埋怨原ceo领导能力不行的声音,“我早就觉得我们那个project不该上马。。。”。 世上的人哟,怎么都那么容易忘记自己曾经拉的东西。。。。ceo都这样,小人物间就更残酷了:人员进进出出,沉沉浮浮。握手和插刀齐飞,恫吓和掺砂并用。站错队的,如同那尤二姐香消云散,站对队的,如贾芹般洋洋得意。一个甚得前svp欣赏的课题组长,在公司很飞扬跋扈,她在会议室春风得意的笑声,在厕所都可以听见。其他组的vp都不敢招惹。但该svp前两天因为高层斗争失败而离开了,她就被对头vp以课题调整为冠冕理由,安排去向一个低级职员汇报工作,在她无声的愤怒痛苦中,公司里却飞扬着vp的欢快笑声。可谁又知道沉默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正等着对头vp呢?谁又知道她内心有过丝毫忏悔么?她的痛苦值得可怜么?难道和父子私通的尤2姐就是善茬儿?让她持家,就比凤姐温柔善良?谁知道?谁知道??我操,真是太复杂了!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浑浊的世界上,大概没有人会想到明天。而另有人如香菱,如那些戏官。被人拔拉过来,拔拉过去,受欺负却干重活。本来应该是老实好人了吧?缪也!这些人也天天背后悄声嘀咕别人的隐私,几个中国人更是天天抱团抱怨啊,但一旦其中某个老黄升个一官半职,甚至多分个研究助理什么的,马上口气骤变,对以前的“抱怨团同胞”冷言冷眼弃之。。。 晴雯骂小红,周婆子逐司棋, 都是伺候人的下人啊,为什么要互斗撕咬,而且内斗时却又如此的没有情谊? 似乎公司的每个人都在大观园里都有镜像。 我看着《红楼梦》,很痛苦,哭了!

再过20年,再读《红楼梦》, 会是什么感想呢? 我不知道。但我猜,最感动至深的恐怕是那句:“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时间应该会抹去一切,是不是这样呢?


5)

谈到现在社会的性生活,大家应该对口交都不陌生,根据美国半官方的家庭协会抽样调查,美国100%的成年人在性交中尝试过口交。并且有87%的被调查者认为口交实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但《红楼梦》里面至少有两个人不适合口交:林黛玉和凤姐

林黛玉屋里天天备着痰盒,每隔几分钟就让紫鹃端着,自己对着里面“赫,喝,普――”来一段儿。看着那拉着丝的粘黄液体从樱桃小嘴慢慢坠落,哪个男人敢让自己的JJ去横刀立马啊?

凤姐有“血山崩”,即使是猴急生猛,强悍无比的男士,大概也不敢去品玉吃鲍鱼吧?

提到口交,忽然想起一个事情。屁爷下面讲出来,希望给各位讲究高质量现代生活的美妹型男提个醒:

前些日子中华医学杂志网站上登载了一篇专家访谈,(http://www.nmjc.net.cn/)这位来自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的教授认为,中国男士痰多,就是由于口交时不讲卫生造成的。 其临床病理来源主要有两个, 一)女性不经常清洗外阴,味道重,男士在口交时,不得不捏鼻憋气,让本来应自由流出的性快感口水,强压回入呼吸道,肺内生津,凝聚成痰,形成中医上所谓的寒痰。据本草纲目描述,“寒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 中国人喜欢喝温水,饮热茶,秋冬季节没有洋人抗冷,正是寒痰的症状之一,都是女性不注意清洗外阴造成的。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随着祖国建设的飞速发展。中国人民的物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卫生状况也明显改善。女性有条件经常清洗外阴了。但为什么中国男士仍然吐痰不断?这位专家笑着说,任何习惯都有个惯性,需要有一个改正的时间和过程。要慢慢来,别着急。但他也同时给出了第二条发病机理:中国女性不刮阴毛。因为阴毛很容易脱落,在男性为女性口交时,未刮除的阴毛很容易掉进男士的口腔和呼吸道,造成短时间的呼吸系统堵塞。因为性爱时,男女双方都比较激动(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口干舌燥之感)。脱落阴毛的短暂堵塞更加重临床表现,造成“燥邪侵肺”,这就是中医上的干痰,“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

在访谈中,记者问专家有没有治疗这两种痰多的秘方,帮助广大男性患者。专家说,对于寒痰,可用桂枝、制半夏、干姜、细辛、杏仁、白芥子,有气喘者另加炙麻黄少许;对于干痰,则要用北沙参、天麦冬、生石膏、炙杷叶、杏仁、生地、浙贝、玉竹等进行辅助治疗。但他指出,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治疗中国男性痰多的毛病,提高中国的国际文明形象,最重要的是要让中国女性都刮阴毛。作为解放军代表团的第11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医疗系统五一奖章获得者,黄教授最后给记者透露,解放军总政治部正在拟定现役女军人必须刮阴毛的法律法规,首先在北京军区文工团试行,然后全军全国推广。他强调说,刮阴毛也是中国和世界接轨的一部分,是中国的核心利益。

今天就侃到这里吧, 屁爷累了,以后再补充。